close

Hsien在台灣的時候很喜歡吃刈包

刈包的形狀有如張開的虎口

咬住一塊滷的軟嫩的肉塊

 再加上酸菜和花生粉....吃上一個就有大大的滿足

這裡買不到刈包皮....所以只好自己動手做

都做過饅頭了....這個刈包皮不算難

 

在介紹刈包前先來說ㄧ個關於割包的小笑話

在彰化縣芬園鄉,由「王田交流道」往南投中興新村路旁,有很多賣割包的攤子,以「免下車隨買隨

吃」為號召,生意好得很。有一個星期天,一位高中女生來幫媽媽照顧生意,這時有一位先生來光顧,

這位先生說他不是要買整個割包,他只要買一些做割包的麵皮,回家自己包肉餡來吃,問她賣不賣?這

位女生因為沒有這樣賣過,不知媽媽同意不同意,於是大聲往屋內問:「媽!這位先生要割包皮,可以

嗎?」

 

刈包由來

(讀音為"")~~~~()~解釋為割開的意思,因為台語發音為"掛包"

後來演變為"割包"這個字型.

 

「割包」「刈包」又稱為「虎咬豬」,

為甚麼叫做虎咬豬呢?白麵割包蒸好後就像一個虎嘴,

裡面包滿豬五花肉,所以從前人有說這種食物為虎咬豬。



刈包的來源已經不太可考,不過應該和包子是類似的吧?

傳說中包子是三國諸葛亮在平定孟獲後,

為教化當地土著戒除祭祀人頭的惡習所發展出來的。



原歸正傳,刈包標準的餡料就是:魯五花肉、花生粉、酸菜、香菜,

吃起來簡直就像中國的漢堡!!!

參考資料:http://tw.match.yahoo.com/profile?op=diary&id=personals-1043599617-051690&cm=l&b=6

 

刈包麵皮

中筋麵粉 500g

酵母粉 8g

水 1杯

泡打粉 1小匙

糖 40g

橄欄油        1大匙

 

作法

1.材料(油除外)攪拌成糰後,加入橄欖油再打成光滑麵糰,發酵至雙倍大。

發酵前

 

發酵後(約40分鐘)

 

2.將發好的麵團分成12等分,滾圓後發酵10分鍾

3.桿成常陀圓形,抹上ㄧ層油再對摺

4.放入蒸籠醒15分鐘,從冷水大火開始蒸,水滾後轉中火再蒸12分鐘,熄火5分鐘後再掀蓋

因為家裡沒五花肉....所以夾上燒肉片

再配上酸菜和花生粉

今天度過一個很台式的午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hsien Huang 的頭像
    I-hsien Huang

    我在風"芝"城的故事

    I-hsien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