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轉眼小牛已經邁入2Y7M了,再過不到幾個月竟然就要邁入3歲了,媽媽我好感動說

 

記得上次幫小牛做成長紀錄是在這篇家有愛說話的小孩(小牛2Y3M) ,主要紀錄的是小牛在語言方面的成長

 

現在的小牛在說話方面的技巧、成長還有理解性都更成熟了,常常會有讓我們哭笑不得的對話

 

他真的是個很愛講話的小孩,而且是個喜歡有聽眾的小孩

 

每次在玩玩具的時候,都會不斷的跟我對話,問東問西,要我看這個,看那個....

 

往往對於他的"獻慇勤",我都會抱以熱烈的反映和讚賞,所以他每天都很愛跟我抬槓

 

除此之外,小牛也很喜歡哼歌,從一開始我們對他的教唱曲到後來他自己的自創曲

 

他現在可以任意拼湊他所認知的詞彙而自由亂哼歌,常常讓我們驚訝不已

 

 

 

小牛最近很喜歡當全家在一起的時候,說我們是一家人

 

然後前幾個禮拜跟阿嬤視訊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慈濟有一首歌就叫"一家人"

 

小牛非常喜歡這首歌,每天都會哼個幾句,尤其是這幾句"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依相信,彼此都感恩",

 

也會比一點簡單的手語

 

 

當然,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現在可是個十足的好奇寶寶,會問很多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問題

 

譬如,什麼是人生,為什麼會下雨,打擂為什麼會亮亮

 

媽媽我每天也都在拼湊自己的知識,來解釋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但又不希望亂回答誤人子弟

 

要講小孩聽的懂得語言,有時候還真的需要不斷的腦力激盪

 

我覺得2歲半這個年紀的小孩,學習力真的好快,就像一塊海綿一樣

 

你給多少,他就吸收多少,不管是語言方面的或者是認知方面的技能

 

肢體方面的技巧也越來越成熟,但有時候還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協助

 

 

 

自從他2歲過後我們開始陸陸續續讓他接觸英文的DVD,當然還是以巧虎為主

 

所以現在他也會講一些簡單的英文或單字,如We are family、Let go、Give me five.....

 

但我發現,因為平常小牛接觸的多是中文,所以如果他在看英文影片的時候

 

最好有大人在一旁解釋,他會比較容易懂,不然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變成好像只是看影片打發時間

 

所以每次小牛看英文影片的時間不長,而且也沒有每天看

 

我都是在我有空的時候才會跟著小牛一起看英文影片,然後在一旁解釋英文單字或句子的意思

 

如果沒有做到這個步驟,我覺得小孩就算"模仿"性的會說英文,有時候也不知道這個句子或單字的意思

 

 

 

在認知行為方面,我跟老大都不約而同的覺得這一個月小牛好像長大不少

 

直到上個月,偶爾我們還在為小牛"盧小小"的行為懊惱不已,我更是多次被他氣到黯然落淚

 

盧起來的時候,這個不好,那個不要,哭起來的時候,又跳腳,又摔東西

 

而且超會看臉色,平常跟我在家的時候,還算乖巧(雖然偶爾也會歡)

 

但是一但爸爸在家的時候,就很會唉,知道被罵時要找爸爸"秀秀"

 

但是也往往因為爸爸比較沒尺度,所以很容易讓小人的得寸進尺

 

我承認我是一個不太能忍受小孩脫軌行為的媽媽,總覺得小牛在1歲半以前都還算好帶(反正就搞定吃跟睡)

 

然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有主見

 

尤其在近2歲的時候,有時還真的氣的我直跳腳,這種小霸王的行為似乎在2歲半達到高峰

 

但不知怎麼著,忽然在2歲半過後,小牛整個脫軌的行為似乎緩和下來了

 

這個階段的小牛,是很討人喜歡,很令人欣慰的

 

不論做什麼事情配合度都很高,開始有理說的清,可以明辨是非,做錯事被罵甚至會跟你說對不起

 

對於不認同的事情,不再動不動以哭鬧表示,可以接受我們跟他說有事好好講,不要哭鬧

 

就算偶爾還是會哭鬧,但是可以很快撫平他的情緒,一轉身他又對你有說有笑

 

 

 

寫到這裡,我想可能有些媽媽會問,對於小牛脫軌的行為,我是否會"打"他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高唱愛的教育的媽媽,也沒有什麼禁忌覺得一定不可以打小孩(我知道有很多媽媽堅持不打小孩)

 

相反的我覺得在小孩做錯事時,你一定要讓他馬上面對"使壞"後的"後果"(處罰)

 

(處罰當然不一定要"打",也可以是罰站,或關房間....等,但以當時小牛的年紀,可能對於罰站和關房間的定義還比較模糊,所以我覺得打他,是一種最直接的處罰方式)

 

不然你等於在鼓勵小孩這種壞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

 

但我堅持就算打小孩,要讓他清楚知道哪裡做錯事情所以被處罰而不是只是宣洩自己被惹惱的情緒

 

(很多時候媽媽打小孩其實是因為自己被氣炸了,而不是因為糾正小孩錯誤的行為)

 

所以在小牛2歲之前我從沒有動手打過他,因為這個年紀前的小孩可能還在似懂非懂的狀況

 

很多時候他甚至還搞不太懂我們大人的語言,如果這個時候處罰他"不聽話",似乎有那麼點說不過去

 

我是直到小牛2歲多,觀察他對我們平常的對話,他都大概可以明白,我才會在他不聽話的時候打他

 

而且為了讓他很明白自己被修理的原因,我會在事情發生的時候

 

把他拉到我身前,用很認真,很嚴厲的口吻告訴他,不可以哭哭(不能以哭鬧來表達不滿)

 

不然媽媽會打你一下,打打會痛痛,我會先伸出我自己的手,用愛心手拍打自己一下

 

再不斷的告訴他不可以哭鬧,不然媽媽會打打,打打會痛痛

 

當然小牛第一次被打的時候,反應很激烈,哭的更大聲

 

然後我會再持續以堅定的口吻告訴他不可以哭哭,通常這時候他會哭著要我"秀秀"

 

我會告訴他,不哭哭,媽媽才會"秀秀",當然他不會因此而馬上停止哭鬧,但哭聲會慢慢轉小

 

這時候我就會抱起他,輕拍他的肩膀,然後幫他擦拭眼淚,要他不要再繼續哭

 

通常這個舉動就可以安撫他的情緒,然後我會再一次重複,他剛剛的哪個不乖行為,所以我處罰了他(這個很重要)

 

漸漸的你會發現他越來越懂得在他犯錯時,媽媽的堅持和懲罰,所以他知道你的界線在哪裡

 

因為在家我是個賞罰分明的媽媽,做錯事我會處罰他,但做對事我從不吝嗇對他的口頭讚美

 

所以在面對小牛2歲風暴的時候,他的脫軌行為其實不算太糟糕

 

事後我自己想想,有時候我會難忍他的不乖,可能大部分原因,是長久以來小牛算是個乖巧的小孩

 

從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睡過夜、作息也正常,每天只要搞定他的吃和睡,平常也沒啥好操心的

 

所以當一開始面對越來越有主見和脾氣的小牛時,反差比對,讓我覺得他"變牛"很多

 

 

 

雖然小牛平常跟我在家的時候都還算聽話,但每當週末在家時他就很容易得寸進尺

 

因為在家裡爸爸可能扮演的是個慈父、玩伴的角色,所以爸爸的話常常他都有聽沒有進去

 

而且我們家通常是在週末的時候,小人會跟台灣的爺爺、奶奶視訊

 

小牛因為在婆婆來幫我做月子的時候(生小兔時),有來住過1.5個月

 

然後又幾次的回台,有跟老人家相處過,通常老人家就是比較疼孫子

 

所以小牛也知道在視訊時面對爺爺奶奶也可以"魯",只要在視訊時稍有不如意,就會一直唉唉叫

 

常常得我把小牛叫到一旁訓示(爸爸管沒用),他才會比較不敢放肆

 

所以每個週末我都會覺得我們家像戰場,因為老大在家,因為要視訊

 

其實我一直很介意這點,因為我覺得成功的教育,不應該"因人而異"

 

而是小人要在任何時刻面對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行為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而這種"看人臉色"的行為,在2歲半時達到巔峰,有時這種"反常"的行為甚至會延續到周末過後2~3天

 

正常說來就算週末小牛再灰,通常星期一爸爸恢復上班,一切就會雨過天晴

 

但有陣子他甚至平常跟我在家時,也動不動就生氣,每天都不知道被我用愛心手拍修理好幾回

 

後來我覺得這樣一天K好幾次也不是辦法,所以我改變了處罰他的方式,改以哭鬧不休就關房間

 

剛開始我會在他哭鬧不停時,告訴他如果不停止哭泣,我就會把他關到房間,直到不哭才可以出來

 

當然他不可能馬上在被關時,就停止哭鬧,我會在他哭聲變小時進去看他

 

如果他反而哭更大聲(一開始是這樣,想吸引你的注意),我會把房門再度關上

 

通常重複個幾次,他知道媽媽不會妥協,然後就會停止哭泣

 

這時候我就會把他抱出來,然後幫他擦乾眼淚,再一次告訴他為什麼被我處罰(這點很重要)

 

我覺得這個處罰方法也很有用,如果有不想打小孩的媽媽可以試試(我是二者方法兼用,視狀況而定)

 

我覺得處罰小孩什麼方法都好,但重點是立即、一致、心平氣和

 

 

 

順便一提,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家的小孩,不論是小牛還是小兔都是標準的百歲寶寶

 

百歲一書的作者-林奐均,在繼百歲一書後,又出了"沒有不受教的孩子"這本書

 

做者的許多想法其實我都很認同,小牛的管教方式也大多遵循這本書的idea(一定要讓小孩馬上面對使壞後的後果)

 

每次看到作者-林奐均的書,總覺得讓人換然一心,有別於一般育兒的書籍

 

記得之前查閱資料時,曾經看過一位媽媽對作者下過這樣的注解

 

人不能沒有信仰,信仰指的不一定是一種宗教,往往指的是"相信某件事情"

 

很多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往往也是這樣,而作者的文筆一直都帶有這種感覺

 

大家都知道作者的第一本書是"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

 

延續這本書的理念,這本書認為要管教小孩,提出K、I、C、K教育法

 

K(Kind)-心平氣和      (Immediate)-立即     (Consistent)-一致        (Kind)-心平氣和

 

 

暢銷書《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作者林奐均出新書了。新作《沒
​有不受教的孩子》裡,隨著孩子長大、教養方式的改變,經過不斷地 ​實驗調整,整理出一套「K.I.C.K教養法」讓家庭生活變得井
​然有序,孩子快樂又聽話。究竟她是如何做到的?來看看她的分享!

 



後果是一項必要的教導工具,孩子(和大人)都是從後果學習人生的
​功課。如果孩子被火燙到手指,或是被刀割傷手指,他就會知道那些 ​東西很危險,會導致疼痛。雖然燙傷和割傷是很自然的後果,但我們
​並不希望孩子遭遇這麼痛苦的後果,所以我們改用不同的後果,來教 ​導孩子哪些東西很危險。

 


孩子開始會爬後,我們會小心地跟在後面,當她去碰我們認為有危險
​的物品時,我們的做法不是移走那樣東西,而是蹲下來靠近孩子,用 ​嚴肅的語氣對她說:「不可以,危險」。如果孩子繼續去碰那樣危險
​物品,我會立刻把她的手放在我的手心上,打她一下。接下來我會仔 ​細看,如果孩子繼續碰那樣危險物品,我會再說一遍:「不可以,危
​險」,然後再打她一下。可以一直繼續這個訓練,直到孩子把好奇心 ​轉到別的事情上。

 


你不是開玩笑似地打孩子的手,而是很嚴肅地說:「不可以」,要打
​得夠痛,讓孩子不再對那樣危險物品感到好奇。用這種疼痛取代碰到 ​危險物品的自然後果,不讓他受到重傷,是更有愛的表現。這種替代
​的疼痛,孩子只會有幾秒的感受而已,但這個疼痛是在證明,當媽媽 ​說「不可以」的時候,是真的「不可以」。

 


「不可以」是一句很重要的話。

 



別隨便說「不可以」,除非你打算在他不聽話時,讓他面對後果。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把太多東西都視為危險物品。如果自然的後果不
​會太痛苦,就讓孩子體驗一下自然的後果。比如說,他想爬上一張矮 ​凳,但是可能會跌下來,就讓他去體驗一下。你這時不是對他說「不
​可以」,而是說「小心」,然後你雙手準備好,萬一他跌下來,就幫 ​助他跌輕一點,但一定要給他輕輕跌下來的機會,這對他有好處,可
​以稍微感受一下失去平衡的感覺,甚至是有點害怕的感覺。他會從經 ​驗中學會更小心,知道媽媽說「小心」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女兒一學會爬,我們就訓練她不可以靠近瓦斯爐,不可以碰插座,不
​可以靠近樓梯,不可以未經允許就打開櫃子或抽屜。很多父母會把危 ​險物品移走,而不是訓練孩子別碰,這樣做也可以,但我們選擇訓練
​孩子分辨安全和危險物品。如果你給孩子這樣的訓練,就是在教他自 ​己懂得保持安全,父母不可能分分秒秒都待在孩子身邊,也不見得都
​能控制孩子所處的環境。但孩子若受過訓練,即使你暫時離開一下房 ​間,或是在別人家裡,你都能放心,知道孩子仍會避開危險物品。

 


除了打屁股之外,還有別種適合的「後果」可使用嗎?當然有。

 



一、自然的後果

只要不會傷害到孩子,自然的後果是非常好的教導工具。我認識一個
​媽媽,她老是在幫兒子收鞋子。雖然她常常叫兒子把鞋子放回原位, ​但兒子就是無法養成這個習慣。後來這個媽媽變聰明了,她最後一次
​警告兒子要把鞋子收好之後,就不再幫兒子收鞋了。有一天早上,上 ​學時間到了,兒子找不到另外一隻鞋,媽媽也沒幫他找鞋,就直接開
​車載只穿一隻鞋的兒子上學,讓他整天在學校,只穿一隻鞋走路,我 ​相信這個男孩從此一定不會再亂丟鞋子。這就是自然後果的威力。

 



二、負面的後果

有天我很忙,叫兩個女兒到院子裡,把一大堆枯樹枝搬到山坡下。一
​個女兒高高興興去做,另一個女兒嘟著嘴,慢吞吞地走過去。那個鬧 ​脾氣的女兒用一隻手拿一根小樹枝,慢吞吞地拿去丟,還抱怨雜草跑
​進她的鞋子。我已經忙昏了,又看到她這樣,就發脾氣大聲責罵她( ​這樣做當然錯了!)後來我冷靜下來,對她說:「我不打你屁股,但
​你如果不改變態度,就要自己一個人搬走所有的樹枝。」她還是動作 ​慢吞吞,我就叫另外一個女兒不用做了,把全部工作留給這個態度不
​好的女兒做。

 



她繼續嘟著嘴做這個工作,但動作變快了,她開始用兩隻手去搬,稍
​微勤快起來,因為她知道越努力去做,就會越快解脫。我看到院子裡 ​還有好幾堆枯樹枝,正在考慮,要不要叫她也一起搬走。後來我決定
​,她只要做完第一堆就好,因為她的動作已經加快,我不想激怒她。

 



她跑來告訴我說,她已經做完了,我對她說:「你做得很好!你怎麼
​有辦法做那麼快啊?」

 



她露出微笑,開始教我說,如果先搬下面的樹枝,上面有些樹枝會跟
​著一起搬,這樣速度就會變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治抱怨的態度,最快的方法就是,把他抱怨的
​東西加倍給他。

 



書名:《沒有不受教的孩子》

作者:林奐均

出版社:
如何出版社

 

更多詳細書內容簡介請見:沒有不受教的孩子:以愛為後盾的K.I.C.K.
教養法

 

 

曾經在FB上有媽媽跟我說,他家2Y4M多的小人,最近也開始鬧脾氣

 

不知道看巧虎有沒用,巧虎裡面都有講,吃飯要坐好,不要亂打人
,有事好好講不要哭

 

就我的經驗來說看巧虎是有用的,但重點指的不是看巧虎,而是不斷灌輸小人日常生活中正確的觀念

 

但需要點時間去讓小人體悟,小人不可能立刻學立刻體現在生活中

 

2Y多的年紀在似懂非懂,而且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這個時期的媽媽要非常有耐心

 

巧虎學的要不斷運用在生活中,每次講、每天講,然後隨著孩子越來越大,這些教育會深植在他心中

 

教育問題確實是小人這個年紀值得我們深思熟慮的課題

 

 

 

看來這篇紀錄文,一時半刻是紀錄不完,剩下的部份得留待之後有空再做記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hsien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