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姑給了我們一塊"甜粿"
放在冰箱好幾天了
前天老大10:00PM多忽然問我說家裡有沒有番薯粉或太白粉什麼的
他說她想要吃炸甜粿
我說這麼晚了你還吃東西喔~~難怪你的臉越來越圓了
我說:我們家我媽都是用混沌皮還是水餃皮包甜粿再去油炸
這樣就可以吃到外皮酥脆 裡面鬆軟的甜粿
老大說:他喜歡吃直接用粉炸的甜粿<因為他媽都是用這種方式>
我就說好吧~~明天我再炸給你吃
上網查了ㄧ下怎麼炸甜粿
【材料】甜年糕一大塊,麵糊(麵粉1杯,蛋1個,小蘇打粉少許,水2杯、油少許)。
1. 年糕切約 一公分 寬片狀備用。
2. 麵糊各料仔細拌勻。
3. 鍋裡燒熱油,轉中火,將沾上麵糊之甜粿一塊一塊的放入油鍋中,不要馬上攪動免得
麵糊脫落。待表皮稍微凝結再翻動,炸至外皮酥黃即可夾出。
4. 瀝油後盛盤。
剛炸出來的甜粿好好吃喔
跟包著混沌皮或水餃皮下去炸的口感不同~~比較鬆軟
JOJO你也來一個吧
麻麻我乖乖坐好~~你可不可以再給我ㄧ塊
JOJO:吃完了,看看桌上還有沒有
順便上網查了一下"甜粿"的由來
年糕:台語稱為『甜粿』,代表『甜甜蜜蜜』好『過』年,年糕亦有『年年高昇』之象徵,糕與高諧音。
年糕的由來 作者:喻梅凌 來源:一點地帶
過年吃年糕是中國人的風俗之一,年糕是過年必備的節日食品,據說是從蘇州傳開的。它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吳國為防敵國進襲,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
這天,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牆可保吳國太平。城牆固然可以抵擋敵兵,但裡邊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同樣受制。如果敵人圍而不打,吳國豈不是作繭自縛?忘乎所以,必至禍亂。倘若我有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你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伍子胥酒喝多了,並未當真。沒過多久,國王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饞言,賜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這時那位隨從記起伍子胥從前的囑咐,便急忙召集鄰里一起來到相門外掘地取糧,當挖到城牆下三尺深時,才發現城磚是用糯米粉做的。頓時人們激動萬分,朝著城牆下跪,拜謝伍子胥。
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就是年糕樣子的由來)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稱作年糕了。
春節的大年初一的早點人們講究吃年糕,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至於名稱,也代表的口味不同,而且取諧音。
年糕=年年如意
發糕=指的是發財
菜頭粿=好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