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小牛的中文課老師請假,我又當了臨時的救火隊
說實在話我以前在台灣教書那麼多年上台授課什麼的對我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常常尋找上課適當的教材會讓我比較花時間
以前我不是交這種需要自編教材的幼兒,我教的是中高年級的小學生,所以上課有一定的教材,我只需要做到授課和事前的備課
因為教材是固定的,所以只要依照一定的進度完成授課就好,不須像這種中文課還要自己尋找適當的教學教材和內容
有時又因為臨時被任命,在短短的一天內想好上課的內容以及搭配的教具,確實也考驗我的經驗
雖然每天在家我都有跟小牛共讀的習慣,但有時2人間的親子閱讀教材不一定適合拿來正式上課使用
有些觀念的傳達,在親子間的閱讀或許幾句話,或許2頁書就可以傳達完畢,小牛也很容易吸收
但是一樣的主題,變成授課的內容,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為了增加他們的理解力就得花時間想想怎麼做會比較好
而且中文學校裡每個小孩的中文程度又不盡相同,小牛算中文底子比較好的
所以有些我跟小牛傳達他很容易理解的言語不一定適合每個小朋友,尤其小牛班上還有些混血兒和外籍小朋友
當我接到要代課的通知時,開始又從小牛的一堆書籍中找出合適的主題
大致翻了一下選定了主題-一雙/一對,一雙/一對這個概念也是某期巧連智月刊的學習主題
以下擷取自書籍裡的一段話
當孩子能夠認數與讀數,並且對數量的對應概念也更加鞏固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學習"一雙"的概念了
"一雙"的概念在生活中十分常見,筷子、襪子、手套、鞋子都是
我們為孩子做出簡潔的定義"2個一樣,大小、顏色、形狀相同,可以一起用的,就是一雙"
讓孩子可以簡易的辨別一雙的概念
除此之外,通常在中文課一上課時,老師都會先發下一些簡單的著色紙或連連看....等
讓早到的小朋友有事做,也可以順便等一下晚到的同學
本來想說就簡單印一些連連看讓小朋友練習就好,忽然腦袋瓜閃過可以用連一連的方式教小朋友練習畫星星阿
剛好之前小牛的多拉A夢學習月刊裡有學過,之前小牛每次看我可以很快速的利用幾條線畫出一顆星星他都覺得很厲害
當他自己透過連一連的方式畫出星星時也覺得好開心
然後我又忽然想到其實老師上學期的上課裡就交過小朋友認識各種形狀
其中也教過星星這個形狀,還有其他如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
剛好可以順道複習一下,再教小朋友認識幾個新圖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這也是多拉A夢學習月刊的教材
所以大概在2個小時的時間裡我擬定了上課的主要大方向,才放下心來準備上床睡覺
(因為我是臨時星期五晚上接到通知的,星期六我們又有活動得外出,星期日下午就要上課了)
上課一開始,我就先發下這2張練習卷先讓小朋友練習
一張就是依照1--->2--->3--->4--->5的順序描畫,就可以畫出一顆大星星
另一張是請小朋友將相同形狀的圖形畫線連起來
隔一段時間後我就走到每位小朋友的身邊跟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互動,看看他們星星是否順利完成
並問小朋友圖形連連看的前3個圖形名稱是否都還記得(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後3個圖形-四邊形(梯形)、五邊形、六邊形是等一下要上課的內容就沒有問小朋友了
正式進入課程時,就跟小朋友複習一下之前他們學過的一些圖形
圓形、正方形、心形、橢圓形、長方形、菱形、月亮形狀;星星形狀、三角形
因為這是之前就教過的內容我就沒有花很多時間著墨,因為小朋友也沒帶之前上課的教材,所以我就邊講邊在黑板上畫出圖形讓小朋友容易看到
然後再順道跟小朋友提點一下剛剛的星星圖形是怎麼畫出來的
然後講了剛剛連連看裡3個還沒有學過的圖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其實我並非要小朋友去強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分別長的怎樣,而是告訴小朋友名稱的由來
以後當他們遇到這種很多邊的圖形時,就數一數它有幾個邊,就知道這個圖形是幾邊形了
於是我帶著小朋友數梯形因為有4個邊所以叫四邊形(以此類推數五邊形、六邊形),我並沒有特別去強調這個四邊形圖形也叫梯形
但是因為之前跟小牛共讀時有跟小牛說過,所以小牛馬上接著我說(四邊形)也叫梯形
講完這些圖形後,接著我讓小朋友們到前面來一起看一本書,也是跟形狀/圖形有關的內容
最主要在告訴小朋友,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圖形除了剛剛前面講的這些幾何圖形外,也有一些其他形狀的圖形
像書本中就有提到-點點、條紋、螺旋狀、鋸齒狀這些也是我們日常中常會看到的圖形,還簡單說明有些圖案是有特殊作用的
-點點,如草莓的點點其實是種子喔。導盲磚上的點點可以幫助視障人士走路。魚身上點點點是保護色
-螺旋狀,如螺絲釘的螺旋可以把東西鎖緊。貝殼上的螺旋越多,代表年紀越大
-條紋,如斑馬奔跑時,身上的條紋會讓敵人眼花撩亂,就不容易被抓到。老虎身上的條紋,可以在抓獵物時,不容易被發現
鋸齒狀,如齒輪的鋸齒邊互相卡接,可以帶動轉動。鋸齒紋路的鞋底,有防滑功能。牙刷尖尖的鋸齒刷毛,可以刷到牙齒間的縫隙,把牙齒刷乾淨
跟小朋友們的互動
再來進入另一個小主題-一雙(一對),課堂中我準備了一袋的相關物品要給小朋友看
首先我拿出了一雙鞋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大家都很輕鬆回答了-鞋子
然後我問這是幾隻鞋子,小朋友們也都知道是"二隻鞋子"
接著我說像這樣二隻一模一樣的鞋子在一起時我們也可以說他是"一雙"鞋子
然後再比較清楚的解釋什麼是"一雙",一雙就是2個一樣,無論是大小、顏色、形狀相同,可以一起用的,就是一雙
而且特別強調了二個要一起使用,這個概念
前一天我在準備上課的用品時,看到小牛鞋櫃裡不同種類的鞋子,有靴子、有涼鞋、有拖鞋
於是想到了乾脆把這些不同種類的鞋子都帶去,順便可以教小朋友這些不同種類的鞋子名稱
告訴小朋友靴子跟一般鞋子主要的不同在於統高,靴子大多時候是在天冷時才穿
涼鞋有別於鞋子或靴子是沒有全部包住腳的,但是後面會有一條帶子繫住腳後跟,也是跟拖鞋最大的不同處
涼鞋大多在夏天時穿,也有小朋友告訴我去海邊玩沙玩水時也可以穿涼鞋
(沒照到拖鞋的照片)
講完了一雙鞋子、一雙靴子、一雙拖鞋、一雙涼鞋後,我隨意地拿出兩隻不同的鞋子
譬如一隻靴子一隻拖鞋,問小朋友這樣算是"一雙"鞋子嗎??我告訴小朋友因為兩隻鞋子大小、形狀、顏色都不一樣
所以不能說它們是"一雙"鞋子,只能說是"兩隻"鞋子
接著我讓小朋友再想想,我們生活中他們常接觸的物品裡,有那些是像鞋子這樣"一雙"一雙使用的
小牛很給面子的說還有手套和襪子阿,哈哈,真是媽媽的好幫手
當然我也有準備這些物品讓小朋友看,加深他們的概念,並一再強調這樣2個一樣,不論是大小、顏色、形狀相同,可以一起用的,就是一雙
然後又隨意拿了兩隻花色不一樣的襪子或者手套,問小朋友這樣是不是一雙(不斷的灌輸他們一雙的概念)
接著我又問小朋友,你們知不知道平常吃飯時有一樣東西也是像這樣一雙一雙使用的
小牛反應又很快的搶答說:是筷子阿
我準備了2雙不同花色的筷子讓小朋友看,要一模一樣的兩隻才叫一對,如果花色不一樣只能說是兩隻筷子
我本來還準備了"一對"耳環和"一對"髮夾要跟小朋友說,有時有些物品雖然也大小、形狀、顏色都一樣但我們會說這是"一對"不會說是"一雙"
這只是說話的慣用語不同罷了,就像我們會說一顆蘋果,一台車子,不會說一台蘋果,一顆車子一樣的道理
平常只要多練習,有問題時問問爸爸媽媽,是要用一雙還是一對,多練習幾次之後就很容易記得了
但是後來想想這可能對小朋友來說太難了,所以後來不打算說
結果小牛竟然還提醒我說還有耳環和髮夾我沒有說到阿,所以後來只好拿出來跟小朋友簡單說明一下
最後這些物品都介紹完後,我問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身上也有些器官是"一雙"的喔
有小朋友很快地告訴我,是手阿,我說沒錯我們有一雙手
也有小朋友說腳也是阿,我說沒錯喔,我們也有一雙腳
我問還有呢,除了眼睛和耳朵這個很簡單的答案外,小牛竟然還回我說還有鼻孔耶
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小牛說的也沒錯啦
講完這些就差不多是點心時間了,本來想說如果有時間還可以給小朋友做這個連一連,是要小朋友找出一雙的鞋子連起來
甚至如果還有時間還可以大家玩配對的遊戲,就是把剛剛那些介紹一雙或一對的物品拆開成一隻一隻
把每一隻全部放到紙袋中,另外一隻全部放到桌子上,請小朋友排隊輪流來抽放在紙袋中的一隻物品,然後再去桌上找出相同的另一隻,配對成一雙或一對
然後找到後拿到我這裡跟我說他拿得的物品完整的名稱,譬如一雙鞋子,一雙襪子、一對耳環....等
但因為我事前答應的代課時間是點心時間前的上半堂課,因為我不確定我這樣臨時收到通知要幫忙代課
有沒有充裕的時間和教材可以準備完整的2.5個小時課程(含休息、點心以及家長說故事時間)
所以點心時間後的下半堂課是由另一位老師代課,於是這張練習卷與遊戲就都沒有派上用場了
點心時間過後,是家長說故事時間,故事內容是在講一個鞋匠的故事
弟弟也很專心的聽故事
講完故事後還讓小朋友自己做一雙鞋(讓小朋友綁上鞋帶並作裝飾或塗色)
課程最後,另一位代課老師教小朋友玩一些比較動態的肢體運動
老師先講了一本小繪本,裏頭的動物會做很多動作,譬如聳肩、扭腰、躬身....,小朋友就跟著老師的指令做這些動作
之後請每位小朋友到包包裏頭抽一條絲巾,然後利用絲巾做一些律動
如把絲巾放在手上、腳上、鼻子上、肩上....等
之後跟著音樂隨意扭動身體,但是當音樂停止時小朋友也要跟著停止不動
跟著爸爸從教室外溜搭回來的小兔,也開心地加入戰局
小牛在逗弟弟